股票配资炒股交流
文:泽平宏观团队
94 岁高龄巴菲特宣布将卸任伯克希尔CEO,逐步退出投资舞台。回顾其长达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1965-2024年伯克希尔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9%,整体收益增长超过5.5万倍。其价值投资、长期主义、护城河等投资理念深刻影响了一代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股神”巴菲特是如何炼成的。
1 巴菲特的传奇人生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出生于美国奥马哈。父亲是证券交易员,原本富裕的生活在大萧条中陷入拮据。这让巴菲特从小就埋下了对财富的渴望,立志30岁前成为富翁。与此同时,巴菲特展现出惊人的数字敏感度和投资天赋,送报纸、捡高尔夫球、11岁时买入人生中第一只股票,上大学前已经赚足了学费。
1947年巴菲特进入大学,相比于课堂上学习枯燥的理论,他更爱博览群书,并被其中一本书深深吸引,这就是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之后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如愿拜师在格雷厄姆门下,如饥似渴的学习投资知识。
25岁时,巴菲特成立了合伙投资公司,1956-1966年公司累计回报增长了11倍,以一鸣惊人的业绩崭露头角。1968年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但巴菲特却觉得市场泡沫太大,急流勇退,1969年解散了公司,躲过20世纪70年代初的市场危机。
回到故乡奥马哈,巴菲特将濒临倒闭的纺织厂“伯克希尔”改造为保险平台,利用保险充裕的现金流践行价值投资。经典投资和并购案例包括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吉列刀片、喜诗糖果等。
20世纪末,伯克希尔资产规模超过13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体量难以单纯依靠股票投资持续盈利,故而转向企业并购,先后发起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亨氏公司和精密机件公司等三大并购案,耗资940亿美元,触及重工业、能源、消费等多元行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巴菲特果断出手,注入高盛50亿美元。2020年疫情冲击下,美股四次熔断,伯克希尔组合一度下跌30%以上,但巴菲特顶住压力,清仓航空股,坚定持有他看好的其他股票。近年来押注200亿美元布局日本五大商社。
经历数次经济危机和股市崩盘,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几乎未出现年度亏损,60多年来年化收益率保持20%左右,持续跑赢标普500指数,凭寥寥数人之力以滚雪球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财富积累,成就一代“股神”传奇。
2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股神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巴菲特投资思想也经过时间的洗礼。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的“烟蒂股”投资策略,以定量指标测算有形资产价值,严格筛选低价股,收购纺织厂“伯克希尔”就是这个思想下的产物。后来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逐渐吸收费雪投资优秀成长型企业的理念,关注定性指标和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1964年投资“美国运通”时,市盈率并不低,但巴菲特仍然看好这家公司在信用卡领域的护城河地位,全面押注,赚得盆满钵满。1985年,巴菲特自己说到:“格雷厄姆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
在巴菲特的执掌下,伯克希尔已经成为一家多元投资集团,背后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成功落地。具体来看,
第一,用护城河思维挑选好资产。巴菲特将公司比作城堡,城堡的四周要有足够深的护城河,而且护城河中最好还有一群凶猛的鳄鱼或者食人鱼,让竞争者无法走进,形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护城河可看作一种垄断资源,企业的护城河都有哪些呢?比如企业品牌、产品特性、商业模式、特许权等,都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增厚利润。有护城河的企业通常具备规模大、持续盈利、ROE高且负债少、业务简单的特点。同时,巴菲特将好的管理也视为一种护城河,要求管理人应具有三种品质股票配资炒股交流,分别是对股东负责、坦承并独立思考。
第二,以安全边际的思维找到好价格。安全边际,是指买入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确保投资的相对安全性。我们统计了巴菲特投资案例,买入时市盈率基本在14倍左右。如何才能找到价格洼地呢?最重要的就是“逆向思维”,正所谓“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早期急流勇退,金融危机时果断出手,都在用真金白银践行这个道理。
3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
巴菲特是当之无愧的投资大师,投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吉列刀片堪称经典,从“捡烟蒂”到“滚雪球”,是什么让巴菲特投资逻辑发生转变?
(1)喜诗糖果:滚雪球的首次实践
喜诗糖果是喜诗家族在1921年创立的一家糖果连锁店。经历过大萧条和二战,要知道当时糖料非常紧俏,这家企业即使限量供应也不减用料,收获了好口碑,品牌优势深深扎根于一代消费者的心里。
1971年,喜诗家族打算出售这家公司,当年销售额3000万美元,净利润200万美元。喜诗给出报价3000万,相当于15倍市盈率。15倍市盈率并不便宜,而且还不是上市公司,流动性不好,不符合“捡烟蒂”的投资理念,巴菲特起初拒绝收购。但芒格坚持认为这家企业现金流良好、品牌优势无可比拟,巴菲特重回谈判桌,最终以25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企业。
这笔投资是当时巴菲特最大的一笔投资,不但为他创造了十几亿的利润,这些利润为他收购可口可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金,而且巴菲特完成了投资思路的转型,从“捡烟蒂”到“护城河+安全边际”,开启了滚雪球之路。
(2)可口可乐:三十年长坡厚雪的赛道
巴菲特曾说过“自己身体的四分之一都是由可口可乐构成的”,钟爱程度可见一斑。对于巴菲特来说可口可乐不仅是消费品,还是绝佳的投资标的,这经典一战完美诠释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可口可乐创建于1892年,一直占据全球饮品头把交椅,商业模式极其简单,但具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品牌护城河。上世纪七十年代,可口可乐因管理层经营不善,业绩乏善可陈,直到出现新的领导层,才逐渐恢复。当时正值1987年美股崩盘,可口可乐股价下跌25%,提供了一个安全边际。
1988年巴菲特首次豪掷10亿美元,以15倍市盈率收购可口可乐6.2%的股份,约占仓位的三分之一,印证了那句“别人恐惧我贪婪”,此后分批买入,一直持有。90年代,可口可乐创造了“十年十倍”的收益,但21世纪头十年可口可乐市值一直震荡,08年一度下跌40%,正当大家质疑巴菲特是不是没能逃顶时,2011年至今可口可乐又开启了一波上行势头。
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30多年,为什么能沉住气呢?一方面,是他作为长期投资者,关注企业商业模式和稳定现金流,另一方面,除了资本利得,可口可乐还创造股息收益,巴菲特每年收到的股息就有上亿,无惧股价和市值波动。
(3)吉列刀片:买入好企业才是正确的事
巴菲特认为吉列与可口可乐是当今世界上最好公司中的两家。吉列公司创建于1901年,创始人发明了一种用完后就丢弃的刮胡刀片,一副刀架配若干刀片,刀片用完后可以再购买。吉列剃须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是美国士兵的军需品,由此开始了快速发展,全球市占率不低于60%。
1981年吉列市盈率23倍,不符合巴菲特投资的安全边际,所以巴菲特买入了6亿美元的吉列可转换优先股。他认为,投资可转换优先股,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确保安全,当公司业绩不佳或股票价格下降时,优先股还能收回成本并得到股息;如果公司的股票表现良好,优先股就可以转换成普通股获利。1991年,巴菲特转成普通股,伯克希尔持有吉列股票的总市值为13.47亿,是购买成本6亿的2.25倍,收益率为125%。
回顾了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相信聪明的投资者已经发现了共同点。
首先,巴菲特看好的企业都有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细看可口可乐成分表,就是水、糖浆还有一些添加剂,喜诗糖果、吉列刀片商业模式也非常简单,都属于“赚钱不辛苦”的行业,都是刚需,消费频次高,不用烧钱或举债来生产,依靠自身经营现金流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正如巴菲特所说,最好的生意是那些长期而言,无需更多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却能保持稳定高回报率的公司。
其次,相比于高成长企业,巴菲特青睐的往往是拥有稳固护城河的企业。巴菲特在投资这些企业时,这些企业往往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护城河稳固,拥有潜在的定价权,这种先发优势会不断巩固,成为价值投资的基石。这也是巴菲特很少投资高科技企业的原因,因为这些成长型公司技术迭代更快,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守住护城河。
最后,也是最难能可贵,耐心等待时机,买入并长期持有,不畏市场波动。巴菲特认为股市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位的地方,在这里钱会从活跃者手中流向耐心者手中。只要公司的资产回报前景令人满意,管理层能力优秀且为人诚实,以及市场没有高估,巴菲特就不会止盈。如果没有好的机会,宁愿持有现金也不胡乱投资。
4 巴菲特带给我们的启示
杰出的投资大师并不少,但为什么只有一个巴菲特呢?
国运为势:投资就是赌国运,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巴菲特曾坦言中了“卵巢彩票”,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与优质企业共同成长,坐享美国经济发展。
模式为道:超高的“保险+投资”运作术。巴菲特利用“保险”重资产商业模式,掌管资金的体量和投资难度远超一般的基金经理,并成功把伯克希尔带入世界500强行列,这是他区别于其他投资大师的关键。很多人不看好企业多元化扩张,但巴菲特打造的“保险+投资”,大手笔投资多个产业依然文件,为什么能成功呢?巴菲特提到过“如果你能明智地采用综合业务模式,那么它将是一种可以让资本长期且最大化增值的理想模式”。巴菲特建立的保险帝国,获取浮存金但没有盲目扩张,严防偿付和流动性风险;其投资逻辑以企业内在价值为核心,对垃圾资产避而远之,对产业整合不感兴趣。
能力为术:投资家精神,看淡金钱,看重声誉。最后是他个人的能力、洞见和坚持,巴菲特年过九旬依然坚持投资事业,坚持价值投资,成为世人景仰投资楷模。
巴菲特的金钱观。巴菲特曾说“有两样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时间和爱……我这一生,非常非常幸运,因为我拥有极大的自由,自己的时间,能完全由自己掌控。查理和我一样,也始终特别看重时间。正因为看重掌控自己时间的自由,我们努力追求金钱。有了钱,我们基本上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巴菲特如何看待股市乱象。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公司也热衷于“频繁并购、炒概念、再圈钱”的套路。巴菲特对此嗤之以鼻,“我们从不投资于那些热衷于发行新股的公司”,通常代表着推销驱动型的管理层、不健康的会计处理,高估的股票价格以及不诚实的公司文化。广泛认可的声誉也是伯克希尔企业并购较为成功的原因。其宣传并执行“给并购企业一个永远的家”企业文化,从不进行恶意收购,这种长期声誉使伯克希尔在大量的企业并购中阻力减少且并购价格在一定情况下得以降低。
巴菲特给年轻人的三条建议。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谈及年轻人时罕见给出宝贵建议,第一,你交往的人非常重要。你应该和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朝着你所交往的人的方向前进。第二,如果你工作的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第三,别在意起薪,但要选对老板和方向。
股票配资炒股交流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